<bdo id="wwxi4"><optgroup id="wwxi4"></optgroup></bdo>

    <bdo id="wwxi4"><dfn id="wwxi4"><thead id="wwxi4"></thead></dfn></bdo>

      <progress id="wwxi4"><bdo id="wwxi4"></bdo></progress>

      聯系客服
      更多

      聯系電話(微信):188 0949 7998

      蘭州財務公司
      首頁 >> 政策知識 >>稅收知識 >> 最新版:18個稅種介紹!
      详细内容

      最新版:18個稅種介紹!

      1.增值稅簡介

      增值稅是對生產、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1954年在法國首先推行。據荷蘭財政文獻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世界上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增值稅(ValueAddedTax)或商品服務稅(GoodsandServiceTax)。我國于1979年引進增值稅并開始進行試點。1984918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草案)》,標志著增值稅作為一個法定的獨立稅種在我國正式建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在我國的確立,原增值稅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19931213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1225日,財政部制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自199411日起施行。
      為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稅收制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國務院決定自201211日起,在上海率先實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稱營改增)試點。此后,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逐步擴大,截至2015年底,營改增試點已覆蓋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201651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自此,所有營業稅行業都改為繳納增值稅。201711月國務院修訂《增值稅暫行條例》,廢止《營業稅暫行條例》,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


      增值稅納稅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或進口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一般納稅人按照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的辦法計算繳納應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則實行簡易辦法計算繳納應納稅額。201851日起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為500萬元。
      營改增試點前,我國增值稅有兩檔稅率,分別是標準稅率17%和低稅率13%。營改增試點后,為確保新舊稅制平穩轉換,新增了11%6%兩檔低稅率。201771日,將17%、13%、11%、6%四檔稅率簡并至17%、11%、6%三檔。201851日,進一步完善稅制,將17%、11%、6%三檔稅率降至16%、10%、6%三檔。201941日起,我國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將16%、10%、6%三檔稅率降至13%、9%、6%三檔。


      2.消費稅簡介

      消費稅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對特定的某些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的一種間接稅。19501月,我國曾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征收了特種消費稅,當時的征收范圍只限于對電影戲劇及娛樂、舞廳、筵席、冷食、旅館等消費行為征稅。1953年修訂稅制時,將其取消。1989年針對當時流通領域出現的彩色電視機、小轎車等商品供不應求的矛盾,為了調節消費,21日在全國范圍內對彩色電視機和小轎車開征了特別消費稅,后來由于彩電市場供求狀況有了改善,1992424日取消了對彩電征收的特別消費稅。在總結以往經驗和參照國際作法的基礎上,順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19931213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同年1225日財政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自199411日起,對11種需要限制或調節的消費品開征了消費稅。對消費品有選擇的征收消費稅,可以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合理的調節消費行為,正確引導消費需求,間接調節收入分配和引導投資流向。消費稅與增值稅、營業稅、關稅相配合,構成了我國流轉稅新體系。
      為進一步完善消費稅制,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自200641日起,將石腦油、潤滑油、溶劑油、航空煤油、燃料油、高爾夫球及球具、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游艇、高檔手表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同時取消了護膚護發品稅目,將稅目數量調整為14個,并調整了白酒、小汽車、摩托車、汽車輪胎的稅率。


      3.營業稅簡介

      營業稅是以納稅人從事經營活動的營業額(銷售額)為課稅對象的一個稅種。建國初期我國就實行過營業稅。1958年稅制改革時并入工商統一稅,1973年工商統一稅同其他幾個稅種又合并為工商稅。雖然營業稅作為單獨的稅種不存在了,但是按營業收入課稅的制度依然存在,成為工商稅的一個組成部分。1984年工商稅制全面改革時,又將營業稅從工商稅中劃分出來,恢復成為一個獨立稅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原營業稅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19931213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同年1225日,財政部制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自199411日起施行。20165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所有營業稅行業都已改為繳納增值稅。


      4.城市維護建設稅簡介

      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納稅人依法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稅額為計稅依據。19852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規定繳納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為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按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縣城和鎮以及其他地區,分別適用7%、5%1%的稅率,于198511日起施行。20208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自20219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5.車輛購置稅簡介

      車輛購置稅對在我國境內購置規定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征收。20001022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于200111日起施行。201812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自20197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6.企業所得稅簡介

      企業所得稅是指國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它是國家參與企業利潤分配,處理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一個重要稅種。2007年底之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按內資、外資企業分別立法,外資企業適用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內資企業適用1993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各類企業的發展提供統一、公平、規范的稅收政策環境,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07316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國務院于20071228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稅法和實施條例自200811日起施行。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法人制企業所得稅(總分機構匯總納稅),納稅年度按公歷年計算、稅率(基本稅率25%)、稅收優惠政策、稅前扣除、境外所得稅抵免、企業重組特殊政策、特別納稅調整、在年度翌年的531日或之前完成納稅申報。


      7.個人所得稅簡介

      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即自然人)取得的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1950年政務院公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就曾列舉有對個人所得課稅的稅種,當時定名為薪給報酬所得稅。但由于我國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實行低工資制,雖然立了稅種,卻一直沒有開征。直至1980年以后,為了適應我國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國才相繼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上述三個稅收法律法規發布實施以后,對于調節個人收入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按內外個人分設兩套稅制、稅政不統一、稅負不夠合理。為了統一稅政、公平稅負、規范稅制,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19931031日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同日發布了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4128日國務院配套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自199411日起施行。19998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二次修正,規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開征時間和征收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200510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三次修正,主要修改內容:一是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800/月提高至1600/月,二是進一步擴大了納稅人自行申報范圍。修改后的新稅法自200611日起施行。20076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四次修正,將原稅法第十二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開征時間和征收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修改為“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征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據此作出了減征利息稅的決定。200712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個人納稅法進行第五次修正,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1600/月提高到2000/月,自200831日起施行。2011630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六次修正,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2000/月提高到3500/月,調整了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相應調整了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將扣繳義務人、納稅人申報繳納稅款的時限由次月7日內延長至15日內,自201191日起施行。
      20188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七次修正,此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的重大轉變,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實行按年匯總計算征稅,將減除費用標準由3500/月提高至5000/月(60000/年),優化調整了稅率結構,設立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新稅法自201911日起全面施行,其中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和優化調整稅率結構等減稅措施先行自2018101日起施行。
      202211日起,增設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


      8.土地增值稅簡介

      土地增值稅是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著物,并取得增值收益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房地產市場初具規模并逐漸完善。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土地供給計劃性不強,成片批租的量過大,土地出讓金價格偏低,國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各地盲目設立開發區,非農業生產建設大量占用耕地,開發利用率低;房地產市場機制不完善,市場行為不規范,風過盛,沖擊了房地產的正常秩序。為了配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控制房地產的過度炒買炒賣,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的精神,19931213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自199411日起施行。


      9.耕地占用稅簡介

      耕地占用稅是對我國境內的單位或個人占用耕地建設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行為征收的一種稅。
      我國是人均耕地少、農業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國城鄉非農業建設亂占濫用耕地的情況相當嚴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過度擴張。人多地少與土地粗放利用并存、用地結構不夠合理等因素,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人與地的矛盾,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發展。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管理,保護耕地,198741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決定對占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征收耕地占用稅。為了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2007121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1號,對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進行了修訂,提高了稅額標準,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稅負水平,進一步從嚴控制減免稅,規范了征收管理。
      201812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法》,自20199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


      10.契稅簡介

      契稅是在我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時向權屬承受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
      1950年政務院頒布實施了《契稅暫行條例》,當時開征契稅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保障土地、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制定了房地產的法律法規,房地產交易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原《契稅暫行條例》中的一些條款和規定出現了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的狀況。為此,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對原《契稅暫行條例》作了較大的修改,于199777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自當年101日起施行。新的契稅暫行條例對土地使用權轉移征稅,不再具有保障土地、房屋權屬的作用;統一了各種經濟成分的稅收政策,對典當行為取消了契稅,縮小了減免稅范圍,下調了稅率,修訂了計稅依據。此后,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支持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國家又相繼出臺了相關契稅優惠政策。新條例新政策實施以來,對調控房地產交易,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208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自20219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11.車船稅簡介

      車船稅是對我國境內的車輛、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征收的一種稅。
      1951年政務院發布《車船使用牌照稅暫行條例》,在全國范圍內征收車船使用牌照稅,但在上世紀70年代稅制改革時,將對國營、集體企業征收的車船使用牌照稅并入工商稅,不再征收車船使用牌照稅。在1984年工商稅制改革時,確定恢復征收這個稅種。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使用稅暫行條例》,除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擁有使用的車船仍依照《車船使用牌照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征收車船使用牌照稅外,其他單位和個人均繳納車船使用稅。200612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暫行條例》,合并了車船使用牌照稅和車船使用稅,對內外資企業和個人統一適用,適當調整了稅目分類、稅額標準、減免稅范圍等。
      20112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自20121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暫行條例》。2011125日,國務院令第611號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自201211日起施行。20194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的修改,在免稅條款中增加懸掛應急救援專用號牌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車輛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專用船舶。


      12.煙葉稅簡介

      煙葉稅以納稅人收購煙葉實際支付的價款總額為計稅依據征收。1958年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以下簡稱《農業稅條例》)。1983年,國務院以《農業稅條例》為依據,選擇特定農業產品征收農林特產農業稅。當時農業特產農業稅征收范圍不包括煙葉,對煙葉另外征收產品稅和工商統一稅。1994年我國進行了財政體制和稅制改革,國務院決定取消原產品稅和工商統一稅,將原農林特產農業稅與原產品稅和工商統一稅中的農林牧水產品稅目合并,改為統一征收農業特產農業稅,并于同年130日發布《國務院關于對農業特產收入征收農業稅的規定》(國務院令143號)。其中規定對煙葉在收購環節征收,稅率為31%。1999年將煙葉特產農業稅的稅率下調為20%。
      20046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41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農業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20號),規定從2004年起,除對煙葉暫保留征收農業特產農業稅外,取消對其它農業特產品征收的農業特產農業稅。200512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11日起廢止。至此,對煙葉征收農業特產農業稅失去了法律依據。2006428日,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稅率為20%。
      201712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自20187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條例》。新稅法實施后,煙葉稅納稅人為按規定收購烤煙葉、晾曬煙葉的單位,以納稅人收購煙葉實際支付的價款總額為計稅依據,并延續了20%的稅率。


      13.印花稅簡介

      印花稅對在我國境內書立應稅憑證、進行證券交易的單位和個人征收,在我國境外書立在境內使用的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也應當按規定繳納印花稅。198886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自1988101日起施行。1988929日財政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實行細則》,與條例同時施行。20216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自20227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


      14.資源稅簡介

      資源稅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發應稅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征收。1984918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條例(草案)》,從1984101日起施行。19931225日國務院重新修訂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修訂后的資源稅暫行條例于199411日起施行。財政部于19931230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20167月起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同時,率先在河北省開展征收水資源稅改革試點,201712月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天津等10個省份。20198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自20209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


      15.環境保護稅簡介

      20161225,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自20181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保護稅對在我國境內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征收。征稅對象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4類。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14元,具體適用稅額由各。▍^、市)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確定。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標準為每噸5-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標準為每月350-11200元。環境保護稅采取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協同、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
      征收環境保護稅有利于構建綠色稅制體系,進一步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形成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倒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16.關稅簡介

      中國對進口貨物征收關稅。關稅由海關在進口環節執行征收。一般來說,關稅采用從量稅或從價稅的形式征收。
      1)從量征收按貨物的數量為計稅依據,比如每單位或每公斤人民幣100元。
      2)從價征收按貨物的海關完稅價格為計稅依據。從價征收的方法下,按貨物海關完稅價格乘以從價稅率,計算出應繳稅款。適用的稅率一般是根據貨物的原產地來確定的。商品的原產地也決定著若干其他政策的適用性,例如:配額,優惠稅率,反傾銷行動,反補貼稅等。對于原產地是世貿組織成員國的商品,一般適用最惠國稅率,但適用其他政策的例外:比如優惠稅率(在自由貿易協議下),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如果貨物的原產地是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的成員國而該貨物列入自由貿易協議所涵蓋的貨物范圍,那么進口方可適用優惠稅率(通常低于最惠國稅率)。當然,該進口方還需要滿足自由貿易協議規定的其他所有條件,例如對原產地判定的規則,直接運輸的要求和文件檔案方面的要求。
      3)外商投資企業投資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項目類的,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機器設備,可免征進口關稅,列于《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中的設備除外。
      4)對于暫時進境并將復運出境的機器、設備和其他貨物,某些情況下可以給予免稅。暫時進境的期限通常為6個月但可延長至1年。有時需要支付應納稅款的保證金。
      5)對用于進料加工或者來料加工的進口原材料可以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對進出口保稅區的貨物,某些情況可免征關稅和增值稅。


      17.城鎮土地使用稅簡介

      城鎮土地使用稅(以下簡稱土地使用稅)是對使用應稅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以其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照固定稅額計算征收的一種稅。1988927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近年來,隨著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實施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需求逐漸增加,土地價值不斷攀升,1988年規定的稅額標準就明顯偏低。此外,僅對內資納稅人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也不符合公平稅負、鼓勵競爭的原則。根據上述情況,國務院于20061230日重新修訂、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并自200711日起執行。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為:一是將稅額幅度提高兩倍;二是將征稅對象擴大到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外籍個人。開征土地使用稅,有利于進一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完善地方稅體系,鞏固分稅制財政體制;有利于促進合理、節約使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18.房產稅簡介

      房產稅是以房產為征稅對象,按照房產的計稅余值或出租房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稅。政務院在1950年頒布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中規定開征房產稅,1951年將房產稅與地產稅合并為城市房地產稅。1973年將對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征收的城市房地產稅并入工商稅后,城市房地產稅僅對房產管理部門和個人的房產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的房產征收。1984年工商稅制改革時,重新將國營企業、集體企業納入該稅征收范圍。同時,將對內資納稅人征收的城市房地產稅分為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兩個稅種,并于1986915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同年101日起正式實施。城市房地產稅仍保留,繼續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外籍個人征收。
      房產稅屬于財產稅,是一個古老而又普遍征收的稅種,我國周代征收的廛布、唐代征收的間架稅就具有房產稅的性質。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征了房產稅(或房地產稅、不動產稅)。房產稅稅源穩定,稅負不易轉嫁,比較便于征管。由于房產不能移動、稅基固定,比較適合作為地方稅。我國及大多數國家、地區都將房產稅作為地方稅。


      19.船舶噸稅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17122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71日起施行。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港口進入境內港口的船舶(以下稱應稅船舶),應當依照本法繳納船舶噸稅(以下簡稱噸稅)。
      噸稅的稅目、稅率依照《噸稅稅目稅率表》執行,其中噸稅設置優惠稅率和普通稅率:中華人民共和國籍的應稅船舶,船籍國(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含有相互給予船舶稅費最惠國待遇條款的條約或者協定的應稅船舶,適用優惠稅率;其他應稅船舶,適用普通稅率。


      技术支持: 商略互聯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seo seo
      亚州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99免费人成视在线观看不卡|爆乳欲色帝国久久88|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bdo id="wwxi4"><optgroup id="wwxi4"></optgroup></bdo>

      <bdo id="wwxi4"><dfn id="wwxi4"><thead id="wwxi4"></thead></dfn></bdo>

        <progress id="wwxi4"><bdo id="wwxi4"></bdo></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