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如何分配?這里有詳細的股權方案股權,是指創業合伙人所持有的干股,如果這種干股能夠分配給開國元老,那么開國元老的安全感較高,肯定會干勁十足; 期權,也是股權,但是一開始它并不是股權,期權需要經歷公司的發展期與行權后,才能變成股權,期權的分配適用于非創始團隊和對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核心員工。 兩種最穩妥的股權結構類型: 一、一體化股權結構 公司的表決權為一體化狀態,在任何情形下股東都不容易產生矛盾 1、創始人是兩位股東,一位是51%,另一位是49% 2、不管創始人有幾位股東,其中一方股權比例超過了66.7% 以上我更推薦第二種股權設計,因為一方的股權比例已經高達三分之二以上,他對任何事項都可以單方形成有效的公司決議,也就是一票否決權! 二、分離式股權結構 是指股權在股權比例和表決權之間,做出不同比例的安排,將股東權利進行分離設計。我國新的公司法規定:章程約定可以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公司的決策權不是由股權比例而決定的,這種設計的目的在于:保護創始人的控制權,公司可以將分紅分配給投資人,但是公司控制權永遠在創始人手中,舉個例子: 大名鼎鼎的JD集團,從股權比例上看,其實TX集團是第一股東,占股17.8%,沃爾瑪是第三個股東,占股9.8%,而創始人劉總,占股是15.1%,所以劉總并不是第一大股東,但是JD集團采取的就是分離式股權結構,AB股模式-同股不同權,95%的A股算1票,5%的B股算20票,劉總擁有全部的B股,所以他永遠都具備絕對的控制權,一票否決權。 公司隨著發展,如果引入投資人或者其他合伙人,屆時公司的股權到底怎么分配呢? 創始股、干股:共同創業一起“起義”的合伙人,無論職位高低,一律按照出資金額的比例進行劃分,公司初創,風險比較大,所以出資多的人承擔的風險更大,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劃分再公平不過了,至于職位高低,只是一個分工配合的問題。比如共同出資100萬,A出資60萬,B出資40萬,那么A占股60%,B占股40%,以此類推。 出資股:大部分的創業公司沒有存活下來,并不是因為市場不行,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續命,維持到公司的盈利期,所以前期拉投資,是一個不錯的經營手段,創始人需要提前想好預留的比例空間是多少?至于投資額和占股比的問題,其中涉及到公司估值的流程,從多方面去考慮的,最終會是一個談判過程,如果創始人不懂,屆時可以依托評估結構。 貢獻股:隨著公司的發展,后期公司可能會設置諸多高管職位,比如CTO/總監類高管,這些高管人員都會為公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如果是全職的,建議貢獻股每人占3-5%股權。 股權兌現:如果不設立股權兌現機制,那么股權分配就沒有意義,你可能會問,股權不是已經分配完了嗎?還需要兌現?答案是肯定的!所上所有股權性質,除了干股,都是需要按照本人在公司服務的時間和貢獻度,逐步兌現給他的,因為公司前期肯定很困難,所以前期也是人員流失最大的階段,前期離開公司的人是不會享受到股權利益的,利益只會給對公司有用的人。凱哥建議:4年后開始兌現,第5年的時候,也就是第一次兌現的時候是40%,剩下的是每一年兌20%去留人。 講完股權結構和股權分配方案后,最后還想強調一點:創始人控制權是紅線。 不管公司發展多大,公司里始終要有一個龍頭老大,這位決策人用“股權控制權”保障手中的決策權,否則隨著發展,公司后期可能會群龍無首、分崩離析。那么創始人如何牢牢的把握控制權呢? 1、創始人的持股比例占51%及其以上,擁有相對控制權,這時候公司百分之99的事情,都有控制權,因為是最大的股權,話語權最大,但不具備一票否決權; 2、創始人的持股比例控制在66.7%以上,擁有絕對控制權,一票否決權。 在這個爾虞我詐的時代,公司想穩定發展,穩定盈利,老板們不學習點股權知識是不行的,而大部分老板都是門外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到你。股權分配是一門學問,股權問題還會涉及到:股權分配、股權變更、股權改革、股權激勵、股權融資、股權優化、股權質押等多個范疇,其中每一項都至關重要,老板們多少都要了解一點才行,我把詳細的股權方案大全已經整理成冊,都放到下方的企業家體系工具包了,里面包含諸多的股權方案的模板,老板們如果想進行股權分配、設計股權結構等,直接打開就能參照使用了,會非常方便。 上一篇公司股東股份配比怎么配?下一篇蘭州注冊公司流程 |